江苏可视化数据库软件_化工厂可视化
发布日期:2020-11-18 浏览次数:1121

当前“网格化管理”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近期以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城市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以数字城市建设、政府社会治理的技术化和城市管理体制变革为核心的“网格化管理”治理方式已经逐步在全国推广。虽然“网格化管理”虽然已被政界和城市管理界看作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
一、“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由来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在中国的现代化国家构建的过程中,社会形成了“国家——单位——个人”三个层级的“总体性社会”治理结构。“国家—单位—个人”模式是一种纵向联结动员和控制机制,即单位成员依赖于单位组织,单位组织乃政府实施社会动员和控制社会的组织手段。在这种机制之下,城市“社会管理”问题被最大限度地弱化了,因为单位制度凭借其“合一性”特点,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资源分配和社会整合的封闭堡垒。以政府机关和企事业组织为核心的“单位”始终居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大量的社会事务基本上都由单位自己办理,形成了“单位办社会”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支配下,延续了30多年的单位制度开始发生变革。在一系列大力度的改革措施推动下,以单位为核心的“蜂巢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解体,在单位之外出现了庞大的“自由职业者”和“非正规就业群体”。单位作为计划经济的附属物而遭到批判和抛弃,长期居于国家和民众之间的“联结纽带”—“单位”开始走向消解。政府城市管理的压力空前加大。面对压力,政府必须寻找新的方法和管理运行模式,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难题,实现由“总体性支配”向“技术治理”的转变。网格化管理正是作为城市治理的一种创新方法应运而生的。
二、“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情况
当前,中国大部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在管理辖区内,以1万平方米左右区域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事件实施管理,实现市、区、专业处置部门和网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推行网格化管理,其目的在于打破以往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弊端,将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一意义上,“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而是改写了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构造。伴随着城市管理的复杂化及任务量的加大,使得行政科层体系面临巨大的管理压力,不得不主动努力推动自身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网格化主要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从而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结构之下,增加了“网格”这一新的层级,变为四级责任体系。到2005年后,网格化治理术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网格化治理开始与以“维稳”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开始扩展到党的建设、工会、妇联等领域,并延及其他行业的管理,“网格”开始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层级而发挥作用。

智慧园区三维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数据三维可视化平台,是一个面向园区管理的决策辅助平台。平台能够兼容不同系统API数据植入,实现将园区数据进行综合一站式动态交互展现,支持从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交通、智能楼宇、园区招商、产业分析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日常运行监测与管理,以及突发事件下的应急指挥调度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集园区生产、园区运营、园区决策多维一体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为园区管理者提高园区运行效益以及园区管理效率,提供数据决策支撑。
智慧园区数据可视化基础解决方案:
1、平台顶层架构设计开发;
2、园区全景三维虚拟模拟仿真;
3、高度整合园区信息系统API接口,实现一站式智慧运维;
4、深度融合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实时动态交互;
5、园区监控和运维管理数据全方位三维可视化;
6、辅助决策运营管理-预案预警可视化。
该数据3D可视化方案可广泛应用于:
商业综合体、特色小镇、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专业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业园区、商业园区、软件园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平台。
业务范围及能力
一、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
1、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
2、数据中台搭建
3、二维/三维可视化开发
二、数字内容、虚拟互动和三维模拟仿真系统制作开发
三、工业服务
1、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
2、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及生态系统搭建整合
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